■三级医院联动 专家进社区坐诊
■年内全面启动 2017年建立体系
■每区建1~2个 年内覆盖城六区
名词解释
“医联体”是指将同一区域内各种医疗资源进行横向或纵向整合,以优化资源配置;目的是引导患者分层次就医,降低诊疗费用,提高医疗质量 。而“城市医联体”是由三级综合医院与近域内二级医院、一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组成的跨行政隶属关系的医疗联合体。
昨日,作为我省推进新医改的重大民生项目,西安交大一附院雁塔区医联体正式成立。这是全省首家城市医联体,同时也标志着陕西城市医院分级诊疗工作正式启动。以后将通过三级、二级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下联动,实现患者“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的目标。今年年底前全省全面推行分级诊疗制度,到2017年完善分级诊疗制度体系。
■为啥推行分级诊疗?
引导患者小病去社区 解决百姓看病难
常听市民抱怨“看病难”,到底难在哪儿?省卫计委工作人员表示,说到底是在大城市的大医院找大专家看病难。以西安为例,全市共有5500多家医疗机构,可大多数患者都挤在西安市的十几家三甲医院。
“三甲医院一个大专家,忙的时候一天得看100多个号,可社区医院却常常冷冷清清。”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个别社区医院技术水平不高需要培训提升;另一方面就是百姓就诊观念有偏差,对社区医院无法信服。据不完全统计发现,在三甲大医院里,10名患者中,至少有6名以上患的是常见疾病,并不需要去三甲医院,在社区医院或二级医院基本都能医治。
省卫计委负责人表示,“这种新型的联动模式,通过城市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在专科建设、专业发展、技术提升方面给予医联体成员单位指导和带教,促进基层医院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提升,引导患者小病去社区就医,降低就医成本。”
■分级诊疗如何实施?
三二一级医院联动 专家进社区坐诊
记者获悉,省卫计委今年计划在全省全面推开分级诊疗,率先将西安市雁塔区定为陕西省城市医院分级诊疗首个试点,将突出“医联体+全科医师团队”特色,在尊重患者自主选择权的基础上,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质量和水平,建立区域诊断中心、打通信息一体化建设。
具体方案为:由西安交大一附院联合雁塔区4家二级医院,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17家医疗机构组成“西安交大一附院雁塔区医联体”,以医联体为平台,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基层,引导患者到基层就医。
“常见病、多发病等疾病在基层社区医院首诊不仅费用低,同时有更高的报销比率。”交大一附院负责人表示。
昨日该院5名专家以及4家二级医院的多名专家已经分别前往辖区内12家社区服务中心坐诊。以后,辖区内百姓几乎天天在家门口都能让二三级医院的专家看病。
■分级诊疗何时全省覆盖?
年内全面启动 预计2017年基本建立体系
我省城市分级诊疗制度试点工作昨日正式开始,5月前将正式出台全省政策。今年年底前,争取在全省全面启动分级诊疗制度,力争达到50%的患者首诊在基层,预计2017年基本建立分级诊疗制度体系。届时还将完善医保报销体系,拉开三级医院和一级医院就诊的报销比例差距,引导患者合理就诊。
昨日下午,“交大一附院雁塔区医联体社区健康大讲堂”开讲,交大一附院专家赶赴262社区,向社区居民及社区医生讲解糖尿病、高血压等常见慢性病的防治。随后,专家们还深入社区居民家中入户宣教。
■西安如何试点分级诊疗?
每区组建1-2个医联体 城六区年内实现全覆盖
在昨日启动仪式现场,西安市卫生局局长刘顺智介绍,为解决百姓看病难问题,西安市计划今年年底前,在城六区每个区组建1-2个医疗联合体,年内实现城六区全覆盖。
刘顺智介绍,在城市里,除了组建三级、二级、一级的城市医疗联合体外,西安市还将重点打造专科医疗联合体,比如儿童医院医疗联合体,主要解决儿童患者;中医医院联合体,重点打造中医就诊体系;市四院眼科医联体以及红会医院骨科医联体等。在各县继续推进县镇村一体化模式,逐级分工,让优质资源下沉,争取各级居民都能享受到好的医疗资源。
相关新闻
大医院与社区医院间
将开通转诊绿色通道
三级医院主要负责诊治急性、重性以及疑难病患者;二级医院负责诊治常见病、多发病以及进行区域性医疗指导;三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及慢性病等的预防和诊疗等。
另外,医联体成立后,将在三级、二级、社区医院间实行双向转诊业务,开通转诊绿色通道,社区医院将急危重症患者转往二级医院或三级医院,三级医院将进入恢复期的患者转向二级医院或社区医院。
陕西省全科医师
培训学院将筹建
记者昨日获悉,作为此次城市医联体的“领头羊”,交大一附院除了派专家去社区坐诊、巡诊外,还承担着为基层培训全科医生的职责。
下一步,交大一附院将根据基层医院需求,举办短期基层医师临床技能培训班,对医联体成员医院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或轮训,提供现场观摩、会诊查房学习等机会,提升其业务水平。随着分级诊疗工作的深入,交大一附院还将筹建陕西省全科医师培训学院,对全省全科医师进行轮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