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桥物资利用 >> 新闻中心 >> 物资行业新闻
废弃保温材料循环利用将迎来春天

[ 信息发布:本站 | 发布时间:2015-02-14 | 浏览:5249 ]

  长期以来,中国绝大部分城市采取露天堆放、自然填沟和填坑的原始方式处理固体废弃物。这种处理方式对土壤、地下水、大气等都会造成现实的影响和潜在的危险,已经导致了一些地区水源的严重污染。

  固体废弃物中的废弃隔热保温材料的处理,也同样不仅污染环境还占用大量土地进行填埋,并且也在不停地污染水资源。针对目前发热体和管道的隔热保温材料经常更换,造成产生大量隔热保温废弃物的状况,江苏侨兴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一下简称“江苏侨兴”)经过多年研究,研发的侨兴A1级不燃保温板,在隔热保温材料废弃物的安全、综合技术上取得了可喜突破,走出了一条技术强企、报国之路。

  市场困局与谋“变”我国每年新建房屋面积高达20亿平方米,占全球的一半。无论从建筑围护结构还是采暖空调供热系统来衡量,均属于高耗能建筑。墙体保温是实现建筑节能的重要手段,是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新华能源了解,当前,新型建材行业内保温材料的生产和使用环节乱象丛生,民用建筑外墙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宜为A级(不燃),且不应低于B2级(可燃)的国家规定形同虚设,涉及外墙保温装饰材料的高层建筑恶性火灾事故屡屡发生。

  2011年央视“3.15”晚会曝光建筑外保温材料挤塑板的违规滥用现状,在建筑外保温材料领域引发了一场行业“地震”,使包括聚苯板、挤塑板、聚氨酯等化工保温材料在内的墙体保温材料业,再次面临安全大考。建筑保温材料行业也身陷困局。

  事实上,近年来多起火灾的发生均与外墙保温材料有关。一些承建着火建筑的建筑商在蒙受巨大损失后,已开始在合同中将风险进行转移,要求保温材料生产厂家提供10年~25年不等的保质期;一些生产易燃保温材料的厂家已经感受到了材料升级的紧迫性,开始谋求转型生产新型保温材料的尝试。

  据江苏侨兴董事长曹凤英向新华能源介绍,建筑领域目前采用的有机保温材料主要有聚苯板、挤塑板和聚氨酯三种。

  “但是,这些材料大多属于易燃可燃材料,具有很高的火灾危险性,不仅非常容易被引燃,燃烧后产生大量有毒气体,而且燃烧速度极快,一旦在建筑物外围被引燃发展蔓延异常迅速,很快就会形成大面积立体火灾,火灾扑救的难度非常大,这给国家和人民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曹凤英说。

  对于不合格产品带来的火灾隐患,曹凤英表示那是一定会有的,“它带来的安全隐患不仅体现在火灾方面,就说国家提倡用的这个节能减排的新型保温材料,就算是合格的产品也有很大的安全隐患。现在的房屋产权是70年,实际上不到30年、20年,墙体表面就会出现脱落,因为保温材料本身使用寿命根本达不到那么久,所以更不要说使用了不合格的产品了。”为了打破保温材料行业的困局,从源头上消除建筑外保温系统的火灾隐患,遏制此类火灾事故高发的势头,公安部消防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明确民用建筑外保温材料消防监督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要求全国各级公安消防部门加强对民用建筑外保温材料消防监督管理,并将建筑外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纳入审核和验收内容。

  《通知》要求:各地消防部门在进行民用建筑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和备案抽查时,从严执行《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第二条规定,民用建筑外保温材料一律采用燃烧性能为A级的材料。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建筑外墙节能材料的升级迫在眉睫,市场对防火阻燃保温隔热材料和技术的呼声越来越高,此举也迫使市场和企业寻找技术上的升级,来谋求新的出路。

  “外墙外保温的防火不能顾此失彼,既不能只讲究防火而放松对保温效果的要求,也不能只要求保温效果而忽视防火性能,更不能因为害怕火灾的产生而不要节能。外墙保温的防火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不能单单靠保温材料的防火性能来防止火灾的发生。应当将建筑科学、材料科学、消防科学和环保科学四大学科有机结合起来。”多位专家纷纷对新华能源表示“这也许是保温材料最科学的出路”。

  然而,2010年,在热闹的上海世博会零碳馆,一种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到建筑外墙保温技术的亮相,引起了业内外人士的关注,给整个建筑外墙保温行业带来了福音。这就是江苏侨兴的A1级不燃保温板生产制造技术。

  曹凤英给新华能源算了一笔账,以电厂50MW机组运行10年为例计算,10年保温材料的运行费用是180万元,一个50MW机组每10年须填埋1575平方米废料,然而这些废料都是由高能耗燃烧而成,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耗费电661500度、水1890吨、矿物质2205方、燃煤264.6吨,排放二氧化硫19.845吨,二氧化碳661.5吨。

  从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获得的数据显示,电力、石油、化工、钢铁等行业在发热体、管道等隔热保温中,使用大量的隔热保温材料,而有95%以上是被丢弃或填埋,不仅造成大范围的环境污染,而且也导致大量宝贵资源的浪费。

  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处理,通常会耗费企业大量的资金成本、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加上受制于技术的发展和政策法规法律体系的不完善,一些企业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的处理,流于表面形式,给环境保护造成巨大压力。

  其实,对于废弃保温材料的现状与如何利用,业内早有呼吁。

  全国人大环资委原主任委员曲格平先生在一次环保研讨会上说:固体废弃物填埋有三大问题,一是占用了土地资源,二是二次污染严重,三是潜在的和未可知的危险。

  据某电力企业一部门主任向新华能源透露:电力企业每年都要对部分机组和管道的保温材料进行检修,每隔几年还要进行大面积更换。而处理这些材料,企业将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将其运走并掩埋,不可避免地要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而现在,政府根本不会再提供这样的土地,来进行掩埋,每当,保温材料更换的时候,如何处置都是我们最头疼的问题。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固体废弃物研究所一位不愿具名的副研究员建议,应加强体制、政策、法规法律的完善,并要加强监管措施。要鼓励社会上有能力的企业,对一般固体废弃物进行研发投入,利用新技术使一般废弃物得到循环使用,比如废弃保温材料就可以回收重新加工使用或者做成建筑材料等。目前江苏侨兴的做法值得业内企业的学习。

  废物资源再循环是各国垃圾废物综合治理的主导方向,再循环理念也是推进废物污染治理与资源化有机结合的推动力。